1月17日,證監會網站掛出《關于對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經查,廣發證券(000776.SZ)保薦的北方長龍(301357.SZ)IPO項目,發行上市當年即虧損,證監會決定對廣發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同時,證監會決定對楊偉然、趙鑫兩名項目保薦代表人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
2022年下半年開始,北方長龍業績已經開始下滑,隨后2023年開始陷入虧損,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逐步擴大,并且出現大量的資產減值。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公司2023年4月13日披露的最后版本招股書當中,已經披露了2022年業績下滑信息,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影響2022年度業績下滑的因素不會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三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北方長龍成立于2010年,公司專注于軍事裝備領域,主要從事以非金屬復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工藝結構設計和應用技術為核心的軍用車輛配套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業務。
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北方長龍計提大量資產減值損失。根據2024年三季報,北方長龍在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近4700萬元,同比下降27.10%;歸母凈利潤為-1040.18萬元,同比下降256.83%;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512.39萬元,同比下降118.01%。
2024年10月28日,北方長龍公告稱,為了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北方長龍的財務狀況、資產價值及經營情況,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截至2024年9月30日報表范圍內的各類資產進行了全面檢查和減值測試,對可能發生減值損失的相關資產計提了減值損失。對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和減值測試后,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共計?218.38萬元,導致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利潤總額減少218.38萬元,并相應減少公司報告期期末的凈資產,對公司報告期的經營現金流沒有影響。本次計提減值損失的相關數據未經審計,最終以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數據為準。
關于計提損失依據,北方長龍表示,“本公司考慮有關過去事項、當前狀況以及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測等合理且有依據的信息,以發生違約的風險為權重,計算合同應收的現金流量與預期能收到的現金流量之間差額的現值的概率加權金額,確認預期信用損失。”存貨方面,“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當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營收凈利均下滑
2023年4月13日北方長龍發布了2022年財務數據,當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分別下滑12.95%和26.05%。
招股書也作出了解釋,2022年凈利潤等指標下滑幅度高于營業收入,主要系2022年度綜合毛利率下降5.36個百分點,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公司電子信息車輛項目收入占比為10.53%,毛利率為37.78%,毛利率較低主要系該項目裝車完成后,客戶對該車其他設備進行了變更,導致需要發行人將已安裝的部分進行拆除,待其他設備更換后又重新進行了安裝,導致該批產品單位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部分首批銷售的產品在2022年度形成收入,受生產熟練度等因素影響,首批產品的成本較高,毛利率較低。
2023年4月18日,北方長龍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軍用車輛內飾第一股。2023年,北方長龍實現營業總收入1.35億元,同比下降46.09%;歸母凈利潤1154.07萬元,同比下降85.61%;扣非凈利潤為虧損711.08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84.65萬元,上年同期為5123.43萬元,形成了事實上的“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當年即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