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汽車近日陷入經營危機,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自2021年成立以來累計虧損已超百億元。作為百度、吉利聯手打造的造車新勢力,極越從成立之初就選擇了一條高成本的獨立造車之路,最終因資金鏈斷裂陷入困境。
獨立造車模式導致高額虧損
極越成立之初,吉利曾建議采用類似國產Smart的輕量化造車模式,但百度堅持走獨立路線。在百度掌握90%超級投票權后,極越采取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運營模式,自建研發團隊,獨立采購零部件。
公司員工規模迅速擴張至5000人,其中整車團隊約3000人,銷售團隊約2000人。這種重資產運營模式雖然減少了對吉利平臺的依賴,但也帶來了巨額成本支出。據悉,極越每輛車需向股東支付約1萬元代工費及2000元智駕方案費。
產品研發受制于架構約束
在產品研發方面,極越雖然背靠吉利浩瀚架構,但受到諸多限制。以極越07為例,僅A柱后移65mm的設計改動就耗資3億元。公司雖然開發了自有JET平臺,但高昂的研發成本最終成為沉重負擔。
資金困局難解導致停產
今年11月,由于極越無法支付相關費用,吉利停產了原計劃12月量產的極越07 800伏車型。據悉,極越目前欠付吉利超30億元。雖然公司銷量逐步提升,但每售出一臺車仍虧損5-7萬元。
在百度態度轉變、新一輪融資未能落地的情況下,極越陷入嚴重的經營困境。這不僅暴露出新勢力造車的艱難,也反映出百度Apollo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戰略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