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認為,拜登政府發布的最終規則將對全球綠氫產業發展起到較大推動作用,中國企業電解槽等核心設備出海也將迎來新機會。
斡旋數日,美國財政部日前針對2022年8月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IRA法案)第45V條規定的清潔氫能生產減稅政策終于發布了最終規則,氫能產業相關方很大程度得到了它們想要的更寬松政策,包括允許特定州電力、核反應堆、甲烷發電等納入氫能生產補貼范圍,以及將電力匹配政策延長至2030年。
受此影響,美股市場當天氫能和核電板塊集體大漲。氫能源概念股中,燃料電池系統設計商Plug Power漲近13%,氫燃料重卡生產商Nikola股價漲超24%;核電概念股中,Oklo股價漲近25%,NuScale漲超17%,Centrus漲超9%。
美國能源部副部長特克(David M. Turk)表示:“清潔氫能在實現國家經濟多個領域脫碳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包括工業、交通、能源等。最終規則的宣布將使我們走上加速布局清潔氫能的道路,為全國帶來新的經濟機遇?!?/p>
新規則“立與破”
2022年8月,美國簽署通過IRA法案,其中包括針對清潔氫的減稅激勵政策,為低碳氫氣提供每千克0.6美元至3美元的補貼,氫氣全生命周期內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越低所獲補貼額度將越高。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這一長達十年的補貼政策將釋放超百億美元補貼額。
次年12月,美國財政部發布相關實施細則草案,對清潔氫補貼制定了“嚴格環保”標準,要求制氫項目使用新建清潔能源發電設施所發電力,而非直接從電網取用;同時,制氫項目應與清潔能源發電項目處于同一區域,限制跨區域輸電;另外,自2028年起,要確保氫氣生產與清潔能源發電實現每小時的實時匹配,不再使用制氫年產量與發電量匹配的標準。這幾項規則的核心思路是限制“用電大戶”制氫設備電解槽消耗電網中的大量電力,若氫能生產要耗費大量煤炭或天然氣,那么所謂“清潔氫”意義將蕩然無存。
但很多行業公司抱怨,美國上述草案的嚴格規定相當于扼殺了美國氫能產業,高成本是首要桎梏。制氫設備供應商康明斯(Cummins)在遞交給美國國稅局針對第45V條擬議規則的征求意見中指出,綠氫成本很大程度受電解槽利用率影響,若匹配太陽能、風能等不穩定電源發電時間,電解槽很難保障100%恒定功率下的高利用率,且將加大電解槽磨損情況,增加制氫成本。綠氫開發商Ambient Fuels亦稱,“制氫設備被要求置于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旁邊,也將使產出的綠氫產品遠離客戶,增加運輸成本?!?/p>
在1月3日公布的最終規則里,產業方得到了期待已久的更寬松政策。在電源方面,一些符合條件的核反應堆被列入清潔能源來源,同時“溫室氣體排放上限健全且配有清潔電力標準或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的州所產生的電力亦納入其中,另外在制氫設施投運前36個月新增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的發電廠所產電力也被視為清潔電源。在時間匹配上,最終規則將每小時匹配要求推遲兩年至2030年,此前允許每年匹配,即制氫過程的年排放量符合第45V條每產一公斤氫氣排放不超過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限制即可。
影響幾何
“財政部的最終規則向產業方和投資者發出信號,啟動創新型氫能項目的時機到了?!笔澜缳Y源研究所美國氣候工業創新與碳減排部主任安吉拉·安德森(Angela Anderson)認為,在利用綠氫減排的鋼鐵、化工等碳排放密集行業中,為這些行業提供可靠能源替代并允許使用靈活性監控措施,既有助于其減碳脫碳,又有助于提升美國氫能企業在新興市場中的競爭力。
縱觀全球,清潔氫產業發展長期以來受高成本桎梏。國際清潔交通理事會(ICCT)預測,美國清潔氫成本約為每公斤4-7美元,均價為5.5美元,補貼后平均成本約為3美元/公斤。而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燃燒天然氣生產的藍氫成本僅為每公斤1-2美元?!扒鍧崥涫袌錾刑幱谄鸩诫A段,市場需求較低,”Ambient Fuels表示,“若清潔氫成本過高,將導致客戶轉向購買藍氫,美國將錯失減碳機會。”
受高成本桎梏,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截至2024年10月,美國全部電解水制氫項目規劃產能達到1775萬噸/年,其中已建成產能僅占全部規劃產能的不足1%,另有8%左右的項目產能處于建設或投資決議階段,有92%的項目產能仍處于可研階段或概念提出階段,等待市場或補貼的支持。
“我國也有一些類似難題?!币幻娊獠墼O備制造企業市場部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算運輸費用,綠氫生產成本每公斤大概要至少20元,遠高于天然氣制氫和工業副產氫的成本,加氫站采買綠氫意愿不強,因為算不過來經濟賬。”
上游制氫端期待國家層面補貼政策出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在燃料電池交通領域先行一步,電解水制氫后又快速跟進。在制氫環節,多地已出臺支持政策,但多以國央企主導的示范項目牽頭為主,國家層面尚未有統一的補貼政策出臺。
受綠氫成本高企影響,下游需求難以起量。近年來,國內多地雖在加速布局綠氫項目,但實際落地投產項目不及預期。咨詢機構鋼聯能化介紹,今年1-3月,我國涉及綠氫項目累計約83個,數量超過去年全年的80%,項目規劃總投資突破6000億元,超過2023年規模,但已開工和投產的項目僅有10個。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上述拜登政府發布的最終規則若不被特朗普政府廢除或削弱,對全球綠氫產業發展將起到較大推動作用。一方面將對出臺補貼政策但未明確細則的日本、韓國等國家起到調準作用,另一方面,也將對中國清潔氫能生產的激勵政策出臺起到一定示范效應。另外,該機構認為,雖然短期內中國電解槽企業與美國市場對接較少,但隨著新規落地,中國企業核心設備出海也將迎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