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2024年中小銀行股權頻現法拍平臺。
據界面新聞記者根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不完全統計,僅僅12月,已經拍賣或者即將拍賣的銀行股權數量為100筆左右。綜合其它拍賣平臺,以及地方交易所的轉讓信息,2024年銀行股權拍賣的數量至少可達上千筆,部分股權為重復拍賣。
有拍賣平臺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股權轉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退金令”的影響,部分央企將資源從金融領域騰挪到主業,從而轉讓銀行股權;也有的因為股東本身的原因,需要通過轉讓股權變現來滿足資金需求等等;最常見的情況是法拍。
但是轉讓成功的并不多,部分股權大幅折價也未有競標者。“如果股權拍賣比例較小,又是資質一般的城農商行,流拍的概率非常大。因為銀行面臨增速放緩、分紅太少的問題,而且地方性銀行的資產質量比較一般,資本對進入銀行業的態度越來越謹慎。”華南某城商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說,資本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更加謹慎,對于那些資質一般、發展前景不明朗的城農商行股權,往往選擇回避,從而導致了這類股權拍賣流拍的概率顯著增加。
折價拍賣也流拍
在司法拍賣平臺上,大部分銀行的股權都是折價拍賣,但拍賣成交率較低,流拍已是常態。
12月26日,梅州客商銀行17.6%股權迎來拍賣結果,最終因無人出價流拍。該筆17.6%股權起拍價約為3.35億元,較評估價4.18億元打了8折。該筆股權先后于7月26日、12月9日登上“拍賣臺”。
12月20日,武漢農村商業銀行約4399.33萬股股份以流拍結束。據了解,這也是該筆股權第三次拍賣,本次拍賣評估價為1.45億元,當前起拍價為1.04億元,約為評估價格的72%。盡管吸引了超5800次圍觀,但終因無人報名而流拍。
無獨有偶,利達重工有限公司持有的邯鄲銀行2.46億股股份也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拍賣,起拍價4.07億元,約為評估價7.27億元的56%,但截至發稿還未有人出價。
據了解,這是該筆股權年內的第三次司法拍賣。今年7、8月,這筆股權已分別經歷了一拍和二拍。一拍時起拍價為5.09億元,二拍在一拍基礎上降價約20%至4.07億元,但均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除上述銀行之外,山西銀行、撫順銀行、順德農商行、江南農商行等銀行股權迎來首次或二次拍賣,股權從幾萬股到幾千萬股不等。也有極少部分股權是漲價后拍賣,但還是以流拍告終。
10月31日至11月1日上午10時,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下稱“秦農銀行”)?6.4億股股份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進行拍賣,最終流拍。本次拍賣共吸引了3180次圍觀,但無人出價。據了解,這筆股權的起拍價為11.5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秦農銀行上述6.4億股權曾在2022年5月現身法拍市場。時隔兩年多,相比上一次上架時,該筆股權本次的起拍價加價近5億元,增幅高達69%。
“司法拍賣的價格是會變化的,根據最新一個會計季度的凈資產、營收凈利潤等情況調整,這也是正常的情況,不過秦農銀行的情況比較少見,上漲的幅度比較大,估計和經營改善、股權優化等有很大的關系。”某國有銀行地方分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說。
多個原因導致遇冷
也不乏拍賣成功的“優等生”。
11月25日,京東資產交易平臺顯示,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名下寧夏銀行股權開拍,并于當日成交,共計1.26億股股份,成交價合計約2.69億元,最終被寧夏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競得。寧夏銀行也是今年以來為數不多的實現大額股權交易的銀行之一。
11月23日,浙江民泰商業銀行1.21億股股權及對應轉增股一開拍便迅速“落槌”,成交價格2.04億元。
4月23日上午,阿里資產平臺顯示,成都銀行5000萬股“涉刑股權”成功拍出。從網絡競價成功確認書來看,10筆交易中,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最大贏家,耗資約4.236億元拿下6筆股權;其余4筆交易被鐘革、魏巍、張壽春等三位自然人拿下。
“這些股權成功拍賣的銀行都有一個比較共同的特點,銀行業績不錯,經營比較穩健,在當地有較大的影響力,預期的回報率是可觀的。”某國有銀行總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但大部分銀行則處于無人問津的情況。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頻頻遇冷原因在于多方面,一方面是目前銀行股權交易市場處于發展初期,深廣度不夠、交易不夠活躍;二是近年來,由于宏觀經濟波動,市場競爭加劇等,投資者對部分中小銀行盈利穩定性及經營前景有一定擔憂;同時,部分銀行股權投資交易門檻高、股權定價不夠合理也是原因之一。
某股份制銀行戰略部門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說,銀行大筆股權流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第一,股權的總價格太高,很少有企業能拿出這么多的現金,而且監管對股東的資格審核非常嚴格,很多企業資質不足;第二,投資銀行目前的收益率并不高,銀行的經營越來越難,股權投資的吸引力不足。”
某不便具名的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當下部分中小銀行暴露出較為顯著的問題,在經營能力的提升與風險管理的強化方面存在明顯短板,致使其業績表現差強人意,增長態勢也令人擔憂。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在面對中小銀行的股權投資機會時,態度變得愈發審慎,投資決策也更加小心翼翼。
地方國資頻頻出手
不過,也有一些地方國資表現出對中小銀行股權的熱情,出手接盤的案例頻頻發生,比如寧夏銀行的大筆股權就被當地國資寧夏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競得。
近期,能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南海農商銀行9387.05萬股股份再次拍賣,起拍價為3.74億元,評估價值為6.29億元。12月3日,拍賣競價結果顯示,廣東南海控股集團、廣東南海產業集團聯手以最高應價勝出,成交價為3.74億元,即起拍價,相當于較評估價值折價四成左右成交。拿下這筆股權的南海控股集團、南海產業集團均為佛山市南海區區屬國企。
11月26日,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通過公開競拍、協議轉讓等方式取得杭州聯合銀行3.24%股份,共計7071.25萬股。
此外,大連農商行、泰安銀行等多家股權轉讓的中小銀行,受讓方亦為地方國資,甚至有地方國資公開求購地方銀行股權。增資寧波東海銀行的3位股東、增資德陽農商行的2位股東均為當地國資企業。
更有地方國資企業公開求購銀行股。11月15日,惠東縣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當地報紙發布一則公告稱,計劃收購廣東惠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請有意轉讓其持有的惠東農商行股份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與該司溝通聯系。
周茂華表示,地方國企收購銀行股權,主要是在滿足國家有關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分離監管政策的前提下,鼓勵地方國企合理參與金融股權增持收購,補充部分銀行資本,增強銀行抵御風險和可持續經營能力,更好服務區域實體經濟發展。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國資增持銀行股權的現象不僅是政策導向的結果,也為地方經濟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未來這一趨勢有望繼續深化。
他進一步分析稱,近年來,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的要求,央企需聚焦主業并逐步退出與職責定位不符的投資,地方國資則積極接盤地方銀行股權。這一政策導向促使地方國資成為地方銀行股權的主要接盤方,推動了地方銀行的股權集中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