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微博
“量販零食第一股”也要做超市生意了。
近日,萬辰集團舉行發布會,將旗下品牌來優品升級為來優品省錢超市。
為什么做省錢超市?
來優品品牌創始人周鵬說,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省錢”是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共同需求,“消費者的需求是回歸產品,而加盟商的需求是‘少投多賺 持續盈利’”。
在外界看來,盈利或許才是關鍵。
今年前三季度,萬辰集團營收突破200億元,歸母凈利卻不足億元,公司盈利難的問題遲遲未能解決。放到行業中看,隨著量販零食紅利漸消,品牌加盟商成本高、回本慢,甚至虧損倒閉的消息屢見不鮮。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直言,僅靠單一的休閑零食品類是不足以支撐萬辰加盟商的營收、利潤以及生存發展,向多品類、全品類轉型匹配了其自身發展的需求,也匹配了加盟商對于利潤的渴求。
要做萬店巨頭
來優品此前是被萬辰集團收購而來的。
該品牌2015年在安徽淮南創立,兩年后走出淮南并逐漸放開加盟,成長為安徽區域頭部量販零食品牌。2022年末,萬辰生物(萬辰集團更名前)成立合資公司南京萬優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與來優品品牌團隊合作開展量販零食業務。
2023年9月,萬辰生物合并旗下來優品、好想來、吖嘀吖嘀、陸小饞品牌,合并后的統一品牌為“好想來品牌零食”。憑借此,萬辰快速邁入行業第一梯隊。
記者致電來優品官方電話咨詢省錢超市的規劃,客服表示,這屬于公司新開發項目,具體加盟細節集團尚未給到通知。
與此前只做零食品類不同,來優品省錢超市覆蓋面更廣。
其品類規劃分為三大模塊:第一模塊是以零食為基礎核心;第二模塊是民生必需品;第三模塊為自有品牌開發,將會是接下來重點戰略之一。
從過往經驗來看,自有品牌商品通常具有較高的利潤率,零售企業可通過自有品牌商品,直接與供應商合作或構建垂直整合供應鏈,節省中間成本,獲取比品牌商品更高的利潤。
此前10月,來優品省錢超市已在河南試水了實驗店,不過增加的全是民生品類,如糧油、日化、洗護、烘焙、水果、鮮鹵、咖啡等,自有品牌商品開拓或仍需時間。
發布會上,周鵬提到“萬店始于第一店”,省錢超市的首店合肥武里山天街店將在2025年1月開業。這也說明,公司對于省錢超市寄予厚望。
記者致電門店了解到,該首店并非全新門店,而是由原先的來優品品牌零食店升級而成,目前正在擴店改造。目前來優品全國門店達2000多家,未來是否會全部升級為省錢超市也未可知。
大生意難賺錢
往大了看,若省錢超市模式能夠跑通,萬辰集團旗下適合的零食門店或許都有可能進行改造。
除合并上述4個零食零售品牌外,萬辰集團還將老婆大人品牌納入麾下。官網顯示,截至7月,萬辰零食零售板塊全國門店數量為7000+家。這一數據顯然有些滯后,記者從官方客服處了解到,目前其全國門店數量已超萬家。
這一規模,依然是行業“老二”。截至11月,量販零食賽道“一哥”鳴鳴很忙集團門店數量已超1.4萬家,差距仍舊明顯。
經過近三四年的高速發展期,目前量販零食頭部兩強格局已定,且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據高德地圖數據,2024年3月至2024年11月CR2從59%變成70%,鳴鳴很忙集團和萬辰集團今年以來分別凈增約6500和5000家門店,貢獻了行業大部分門店增量。
隨著量販零食進入下半場,行業關注的重點也從跑馬圈地逐漸演變成如何提升盈利水平。
社交平臺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不少自稱量販零食品牌加盟商的網友發帖吐槽,“同行太多,賣不動”“營業額低,回本難”,關店倒閉的言論也不再罕見。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這顯然已不再是一片藍海。
行業“內卷”,即便是頭部品牌企業也很難盈利。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量販零食第一股”萬辰集團營收約93億元,卻還在虧損,歸母凈利潤-8293萬元,二者同比變動分別為1592%、-274%,賣得越多虧得也越多。
今年規模效應有所顯現,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約206億元,并實現扭虧,歸母凈利潤為8407萬元。但對一個萬店規模、營收兩百億級的企業來說,不足億元的利潤數字顯然暴露了其盈利堪憂。
另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量販零食賽道特別“卷”,每天都有新店開,每天也都有舊店關,“估算下來,關店數可能要多于開店數”。
東吳證券研報預計,明后年行業門店數量逐步飽和之后,優化門店模型、探索新業態會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
事實上,除了萬辰集團,6月鳴鳴很忙集團旗下“零食有鳴”也開始試水批發超市,增加米面油鹽等民生品類;9月,“零食優選”宣布推出“惠真批發超市”品牌;10月,三只松鼠收購折扣零售連鎖品牌“愛折扣”……零食連鎖企業紛紛嘗試“新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