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三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創六個季度新高。分析人士指出,這主要得益于9月下旬以來一攬子穩增長增量政策的落地落實,其中,政策對服務業的拉動尤為明顯。
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下,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8%,增速較三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也強勢收官,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創5月以來新高。
但也要看到,全年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下降10.6%,房地產領域仍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盡管消費零售有所回升,但全年社零累計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年大幅放緩。
分析師表示,預計2025年全國GDP增速目標或仍維持在5%左右,在外部經貿環境變數加大的情況下,要實現5%左右的增長,需要在擴內需政策上進一步加碼。
第三產業改善最大
2024年第四季度,第一、二、三產業增速均較前值有所提高,其中,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三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同比增速和改善幅度在三次產業中均為最高。
“受以舊換新等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帶動,四季度GDP增速大幅回升,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其中,伴隨市場信心改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活躍度顯著上升,四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加快,房地產行業下行放緩,帶動此前持續偏低的服務業生產增速顯著上行1個百分點,達到5.8%,是四季度經濟增速大幅反彈的主要原因。”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7%、7.9%、6.5%,分別比上季度加快0.7、1.3、0.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由三季度下降1.2%轉為增長2%,由負轉正。
經濟回升向好,帶動各方面預期信心在增強,也體現在服務業上。2024年12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5%,增速是全年最高;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57.6%,也處在較高的位置。
“12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5%,延續積極態勢,主要在于生產性服務業活躍度大幅提升,企業生產活躍積極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同時資本市場活躍對金融業有所支撐。”浙商證券分析師李超在研報中稱。
從三次產業占比看,2024年,服務業占我國GDP的比重繼續提升至56.7%,比上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進一步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作用。
工業生產強勢收官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增速比11月加快0.8個百分點。從三大門類來看,制造業是主要拉動力,12月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至7.4%。
從具體行業來看,汽車生產進一步提速,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上月加快5.7個百分點至17.7%;鋼鐵、有色、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7%、9.7%、7.7%和4.6%,增速與上月相比均有所加快。
工業生產加快的同時,產能利用率也逐季回升。2024年第四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2%,連續三個季度改善,且創2022年以來的單季新高。
全年來看,2024年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5.8%,增速較上年加快1.2個百分點,主要拉動力仍是制造業。
王青表示,一方面,2024年出口保持強勢,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內需不足的影響,對制造業生產拉動作用較強;另一方面,2024年以來,政策面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也對工業生產起到了較強的拉動作用。
2024年,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不斷深入,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全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8.9%,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1個百分點。集成電路制造、光電子器件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3%、18.1%、16.7%,傳感器、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7.0%、22.2%、16.1%。
展望2025年,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外需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兩新”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進一步加力將對工業生產形成較強支撐。
消費零售小幅回升
基于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推算,2024年第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8%,增速較三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為2024年各季度最快。
分析師表示,這主要得益于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有效發揮。此外,在穩樓市政策的加碼下,房地產銷售升溫拉動涉房消費。
根據東方金誠的測算,汽車、家電、家具、建筑裝潢材料零售額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分別增長7.3%、38.4%、15.1%和7.6%,增速較三季度大幅加快7.9、27.9、13.6和5.4個百分點。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列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新年伊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再次升級,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等三類數碼產品納入補貼范圍內。
分析師表示,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疊加財富效應修復,今年第一季度消費有望延續改善趨勢。
擴內需政策需進一步加碼
雖然四季度經濟整體超預期,但結構分化明顯,一方面,工業和出口表現較強,另一方面,消費恢復偏慢,地產對經濟的拖累依然較大。
202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年放緩3.7個百分點,也大幅低于2020年以前9%以上的增長水平。需求不足的問題在價格上也有所反映,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2%,漲幅與上年持平。
房地產方面,2024年1-12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下降10.6%,降幅比前11個月擴大0.2個百分點,創年內新低。
長江證券分析師于博指出,從邊際變化來看,支撐四季度經濟改善的動力主要是出口和消費。但總的來看,企業和居民的能力和意愿尚不足以推動經濟進入量價改善的正循環,且經濟增長改善所依賴的外需在今年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增長動能仍待政策呵護。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也表示,展望2025年,2024年出口5.9%的年度增速不易復制,這就需要內需進一步承接。12月的單月數據(社零同比增長3.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對應的內需水平仍是不夠的,需要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進一步激勵地方政府有效投資、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
從近期地方“兩會”的情況來看,各地對于經濟增長仍有積極的預期。根據界面新聞的統計,截止到1月16日,有近20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召開了地方“兩會”,多數省份將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
分析師表示,這意味著今年中國政府可能繼續將GDP增速目標定在5%左右。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加依賴內部政策的確定性,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效擴大內需、改善居民預期、調節供需矛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今年必須顯著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尤需著重加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并有效支持企業訂單,通過訂單的持續、顯著增加,激發企業生產與投資活動的持續活躍,進而促進就業形勢的持續好轉與消費的穩步復蘇。
“總體來看,2025年的核心挑戰在于克服需求不足的問題,首要任務是在擴大內需方面迅速取得顯著成果。從當前發展態勢觀察,積極因素正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預計2025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回升,呈現向好發展態勢。”張立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