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梳理重點產業上市鏈主企業名單,建立并購標的發現和儲備機制,組織優質上市公司與標的企業對接
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重大產業戰略升級,上海發文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
根據10日公布的《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方案”),上海提出力爭到2027年,形成3000億元并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產超2萬億元,集聚3-5家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專業并購基金管理人。
在12月10日舉行的第十七屆“外灘金融 ?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上海市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領中資本管理合伙人黃巖解讀《2024年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發展報告》時說,作為上海的并購市場,前三季度活躍度在全國區域排第一,規模達到4038億元,比北京高出672億,但整體來說跟近年來比呈現下降趨勢。
“新 ‘國九條’以及并購重組的利好推出,能夠感受到無論是上海的上市公司還是基金都非常活躍,積極地去對接項目公司、標的公司推動并購交易。目前上海市經信委正在籌建并購標的項目庫,另外非常多的科創企業也改變了原來上市IPO作為發展目標的想法,如今整個行業有了變化。”黃巖稱。
方案提出梳理重點產業上市鏈主企業名單,建立并購標的發現和儲備機制,組織優質上市公司與標的企業對接。圍繞并購標的構建全過程跟蹤、全鏈條服務的閉環體系,加強投后賦能,對落戶上海的標的項目予以重點保障。聚焦培育并購基金,引入專業賽道市場化并購基金管理人,設立并用好產業并購基金,相關并購基金設立納入快速通道。
黃巖對第一財經表示,該方案不僅設定了明確的目標,還在具體數字和時間節點上進行了明確的規劃,將會吸引國內外更多的并購資源向上海集聚。除了為上市公司和創業企業帶來積極的利好效應外,該政策也對股權投資機構產生了積極影響。特別是第六條,它強調了并購基金的作用,通過發揮鏈主功能,開放平臺和資金渠道,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對優秀企業的投資。推動了產業資源整合升級,創投機構將加大產業鏈整合布局,與上市公司聯合設立并購基金,加速并購基金成長。并購基金成為解決退出難題的有效方案之一,推動了產業升級和資金循環。
除了上海發文,長三角包括南京、蕪湖多地也設立并購基金助力產業轉型。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副主任羅發明在此前一場論壇上公開表示,長三角地區的并購交易呈現出較高活躍度,且科技并購動能強勁,有助于長三角地區發揮好經濟增長極、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作用。為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并購高質量發展,建議鼓勵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企業強化并購重組等資本運營,促進企業間聯優并強,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推動技術創新,實現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加快打造競爭優勢,形成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一流企業。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此前撰文表示,長三角是我國企業本土并購市場形成和發育最早的區域之一,尤其是2010年以來,長三角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轉移步伐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深化,金融服務體系與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完善,各地密集出臺了鼓勵企業并購投資的政策措施,企業間、城市間并購投資聯系的強度大幅提升。
她建議,未來可以立足規則統一的制度體系和一體化要素市場,強化政策協同互動,進一步消除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購投資制度障礙。加強城市并購投資政策協同,探索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以及同類型城市間統一并購投資事件類型認定標準及其政策支持力度,建立重大企業兼并重組的跨區域利益分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