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歐元大不同,亞債亞匯齊承壓。
特朗普的減稅和高額關稅政策,被市場認為可能會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但會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并加劇通貨膨脹。基于此,美聯儲降息周期可能低于此前預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持續在較高水平。債券市場分析師和投資者也開始思考全球債券收益率和貨幣的前景。
歐債仍有吸引力,歐元將跌至平價
此前,特朗普曾表示,歐盟將為沒有購買足夠的美國出口產品——比如汽車和農產品等——付出“巨大代價”。但市場目前的普遍預期是,歐債仍具有投資吸引力。
晨星公司的固定收益評級副總監科溫(Shannon Kirwin)表示,很大一部分投資者預計,歐洲債券在未來幾年會表現得“相當不錯”,而歐元預計會走弱,“許多基金經理已將他們的投資組合倉位,定為略微傾向于歐洲信貸,遠離美國債券,尤其是美國企業債。”不過,科溫補充稱,市場仍擔心特朗普關稅威脅會導致債市更加波動。
據媒體匯編數據,截至周四(28日),歐洲債券發行量已達創紀錄的1.705萬億歐元(約合1.8萬億美元),超過2020年創下的最高水平。這一數字包括在歐洲公開金融機構發行的歐元、英鎊和美元計價債券。主權國家、超國家和機構以及金融機構一直處于借貸狂潮的前沿。
美國銀行的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企業債務資本市場主管韋舒伯(Paula Weisshuber)稱:“因為利差處于有吸引力的水平,今年歐債的巨額發行量一直很容易被市場吸收,各發行方已提前為2025年繼續發債做好準備。”今年年初以來,彭博的歐元投資級企業指數回報率為4.67%,同期彭博的歐元高收益指數回報率更高達7.42%。
但與市場繼續看好歐債的態度不同,分析師普遍預計,特朗普一系列政策導致的美元走強,將令歐元兌美元重新跌回平價甚至更低。
“特朗普勝選后,歐元遭受的打擊比大多數貨幣都大,我們懷疑這種局面短期內不會緩解。”凱投宏觀的高級市場經濟學家賴利 (James Reilly) 在近期發給一財記者的報告中分析稱,一方面美聯儲可能會因此更緩慢地降息,從而提振美元。另一方面,歐洲央行可能會在“出口放緩的打擊”中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由此導致的美歐貨幣政策分歧,將令歐元在2025年跌至美元平價。
荷蘭國際銀行的策略師團隊在近期的研報中也表示:“特朗普2.0時代即將推行的放松財政和收緊移民政策的計劃,加上相對較高的美國利率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都為美元反彈提供了強有力的理由。美國經濟最終可能會過熱,但2025年應該仍是更多空氣被注入‘美元泡沫’的一年。”該機構還表示,相比歐元,瑞典克朗和挪威克朗等北歐地區貨幣可能更容易受到下行風險的影響,而英國英鎊和瑞士法郎則有望“略微跑贏”歐元。
亞洲債匯料將遭受壓力
相較于歐洲,分析師預計亞洲債匯市場恐遭受壓力的可能性更大。
德銀的新興市場研究全球主管戈埃爾(Sameer Goel)對一財記者表示:“和往常一樣,就個別央行和經濟體而言,亞洲會有不同的舉措來應對特朗普2.0。即便如此,亞洲區還是會出現更多逆流因素,而不是會抵消政策負面影響,因為關稅最終可能會對亞洲經濟增長產生更大的破壞性和顛覆性。”他并補充稱,“關稅政策還可能會導致通脹,具體影響程度還取決于能源價格的走勢或貨幣疲軟等其他問題。”
一項匯編數據顯示,韓國、菲律賓、印度、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債券收益率利差,均比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低1個標準差。10年期韓國國債收益率利差,甚至比過去12個月的平均利差低2.5個標準差。這使得他們的估值高于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其他新興經濟體債券。墨西哥債券收益率利差比過去12個月平均差距高出0.4個標準差,哥倫比亞債券的利差也接近一年均值。
同時,亞洲外匯市場也被警示,尚未充分計入關稅風險,因而后續將遭受壓力。瑞銀投資銀行的全球經濟和策略研究主管卡帕特恩(Arend Kapteyn)此前對一財記者表示,全球任何地區的貨幣都還未計價美國關稅風險。而以2018年~2019年情況為鑒,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百分比幾乎與關稅的升幅相同。當被問及特朗普關稅將如何影響亞洲地區貨幣時,戈埃爾表示,這可能會導致美國和亞洲經濟體之間的通脹差距擴大,進而引發亞洲區貨幣進一步的疲軟。
高盛策略師崔瓦迪(Kamakshya Trivedi)表示,雖說尚未充分計價,但大部分與貿易相關的擔憂已被市場提前消化,如果一些關稅政策實際上沒有實現或程度低于此前表態,那么“流向亞洲新興經濟體資產的資金可能會反彈”。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駐新加坡的亞洲外匯策略主管Alvin Tan同樣認為:“市場確實需要認真對待特朗普提出的關稅威脅,但也要注意他的初始立場很可能是可以協商的。”